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来自央企的判断:中信携PPP模式抢占城镇化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06-26 14:27

[摘要] 重新思考存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生存机会后,中信地产业做出了战略调整。中信地产副董事长总裁宋川称,中信地产准备积极开拓城市运营业务领域。

刚刚度过青春期的中国房地产业,就已开始展现其残酷的一面。

“有些企业说,我们已经没法干了,要退出来,现在行业已经不赚钱了,太困难了。”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6月24日举办的中国城市之路·协同带来增长论坛上说。她认为,未来住宅的盈利空间会越来越小,许多城市将转为以二手房交易为主的市场。房地产企业必须向专业化、多元化转型,关注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机会。

这样的焦虑感也困扰着既不缺乏资金,也不缺乏资源的央企。重新思考存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生存机会后,中信地产业做出了战略调整。中信地产副董事长总裁宋川称,中信地产准备积极开拓城市运营业务领域。

过去几年,不止有一家开发商提出做城市运营商,但鲜见成功模式。中信地产副总裁林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的区别是中信不是再以这种方式圈地,而是实实在在去整合资源。

新的市场需求

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会。“国家城镇化战略将全面推动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产业需求和市场机会,必须改变项目的运作模式,进入复合业态的‘产业+地产’时代。”林竹说。

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土地出让情况,可以看到这组数字:2013年,深圳市的工业用地出让占比71.4%,广州达到58%,上海达到43.47%,北京市含住宅在内地综合用地仅为44.2%。

更大的市场需求并不是来自住宅,而是来自于新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孵化培育的机会。而能够拥抱这一变化的是那些拥有区域整体策划与规划能力、产业整合与招商能力、大规模资本运作能力、运营管理输出能力的企业。

越来越清晰的迹象表明,今后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由单一业态的开发向多业态的综合运营转变。“如果自己在萎缩,市场的膨胀将与你毫无关系,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林竹说。而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呼唤具备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运营商。

相较于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PPP模式将更强调由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同分担,有利于降低前期风险。“推广使用PPP模式,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如此表述PPP模式对当前中国经济的意义。

据了解,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以及广东、河南、浙江、吉林、贵州、山西等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推动PPP模式。

“我们并不是追求利润化的地产商。”林竹说。介入食物链的上端,参与城市经营被包括中信在内的央企视为重要发展方向。

全力整合资源

比起制定战略,更重要的是战略的落实。

目前,中信集团旗下银行、信托、证券、产业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已经或正在进入新型城镇化领域,存在巨大的业务协同需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操作方向是,将中信内部横跨56个行业的资源,投放到一个特定的城市目标,尝试利用城市运营平台,做到集团内部的共赢以及中信和外部机构的共赢。

理想状态下,中信集团的金融产业可以贡献高端客户。中信旗下非金融产业中,工程承包业务单位可以承建工程、制造业提供基础材料,信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商贸与服务业提供旅游地产商业/办公,资源与能源业务提供环保技术。

但内部资源整合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央企来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企中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企内部,利益格局和权责盘根交错,整合进展很慢。但林竹相信,在整合资源方面,中信可能会拥有更高的效率。

目前,中信地产拥有四个大的城市综合运营项目,分别位于广东汕头、珠海、深圳前海和成都。汕头南岸新城项目进展最快。其规划面积达168平方公里,首期投入120亿元,主要投入于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隧道、公建配套、历史文化博物馆、公园等,他们还引入了养老院,开建商业街等,还有一些是旧城改造。

作为城市运营商,面临的障碍不是资金。挑战既来自市场,也来自于制度。林竹认为,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和模式,决定了效率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和传统的业务模式相比,城市综合运营模式的特点是,资金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长,但在过程中会有多层次的盈利点。对于PPP模式,中信集团没有下达具体的业绩指标。如果增加PPP业务的比重,有可能将带来业绩波动。“这是创新的代价。”林竹说。

资料显示,中信地产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度的签约销售额分别为250.16亿元、234.74亿元和384.10亿元。截至2013年底,中信地产已布局29个城市,拥有土储2095万平方米,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为3241万平方米。(编辑徐炜旋) 

 

香港惊现亚洲最贵楼王 单价每平米近95万港元

央行调查显示63%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得难以接受"

借力楼市回暖 恒大加码商业地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东莞新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