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者昨日从市“三旧”办了解到,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有281宗“三旧”改造项目获得了审批,其中有81宗改造项目已经完成拆迁安置工作,63宗项目已经供地,34宗项目正在动工建设,近30宗项目全部或部分完工。
在东坑镇中心区,有一个破旧的工业园区内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个七八十年代修建起来的工业区,不少厂房在岁月的冲蚀下已变成危房,但临街的一片2万多平方米地块上已经盖起了多栋八层楼高的建筑。这就是全市可以售卖产权的“工改工”(工业用地改工业用地)改造项目——东坑三甲工业城。
下个月,成功吸引民营资本运作的东坑三甲工业城一期的8万多平方米建筑就可以封顶了,预计今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届时,这里将成为一个集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的新集群。
记者昨日从市“三旧”办了解到,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有281宗“三旧”改造项目获得了审批,其中有81宗改造项目已经完成拆迁安置工作,63宗项目已经供地,34宗项目正在动工建设,近30宗项目全部或部分完工。
改造后可提高370倍
东坑三甲工业城算得上东坑早期典型的工业园区,原来园区里的土地利用率并不高,容积率只有1.1,改造后容积率可提高至3.0。
这就意味着,一期2万多平方米的土地原本只盖出了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建筑,但改造之后,这些原本一、二层楼高的厂房被拔高到八层楼高,建筑面积也从原来的2万多平方米扩大到了8万多平方米。
从经济来看,改造前后的变化也非常大——改造前,这里的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很低,是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一期用地上工厂的年只有540万元。
改造后,这里将成为一个产值高达20亿元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提高了370倍。不仅如此,税收、就业岗位的增加也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东坑镇国土部门负责人透露,每年仅高层厂房的租金收入都可以达到1100万元,每年税收超1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达2600个。
成功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改造
正因如此,在东坑民营商会的老板眼里,投资三甲工业城这个“工改工”项目有钱赚。
因为地块原本的产权分散在多个企业手中,如果由单个企业来自行改造困难重重,于是东坑政府出面采取补偿搬迁的方式先把地收了起来,再通过招拍挂面向市场出让。
这时,由东坑民营商会组建的实业投资公司筹集了2000万元的资金买地、盖厂房、招商、运营。
对于这种权属分散的工业用地,由政府主导前期收地,再吸引民营资金进入自主建筑、招商、运营的模式就显得格外的高效——短短2年时间,三甲工业城一期的6栋建筑都要建好了。
按照东莞的“三旧”改造鼓励政策,总建筑面积超过10500平方米,单栋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工改工”项目,可以按照每层100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对外出售工业厂房的产权。
东坑三甲工业城这个项目刚好全部条件都符合,对于东坑民营商会的投资者来说,这又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政策,因为这就意味着等高层厂房盖好了既可以放租也可以售卖,运营方式多样且灵活。
二期用地即将上市仍将觅民营资金运营
整个三甲工业城项目的总规划面积高达225亩,其中纳入“三旧”改造面积为123.53亩,首期工改工地块为39.49亩。改造后建筑面积增加到26万平方米,将拥有13栋高层厂房、7栋员工宿舍,以及一栋21层的创新中心,建筑容积率提高到3.0,重点集聚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一期的6栋高层厂房下月就将封顶,年底就可投入使用,超过7成都已经完成了招商。
东坑国土部门负责人透露,三甲工业城二期的土地已经进入预公告程序,即将推入土地市场。按照规划,二期的改造项目也将吸引相对充裕的民营资本来运营。
东莞市东城区将新增两所公办小学 可容纳3千名学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