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南方+客户端>  正文

手机看新闻

从“一块石”看罗定文化底蕴

南方+客户端2022-12-19 00:03:40来自北京市

(罗定龙龛岩,时长共49秒)

罗定龙龛岩

“橹声摇尽一枝柔,溯到康州水更幽。”历史长河中,有楫橹声传来,古遗迹发出沉沉低吟。细听,是“龙龛道场”摩崖石刻静静展露风华,无言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

回身挽流光,文化在铭刻。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记忆的安放与传承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话题。城市记忆,让我们知来地、明去处,让城市延续历史、展现特色,更是居民地方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罗定东部,丘陵和平地相融之处,正是苹塘镇所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之间,农田铺展,满溢生机。漫步此间,心境开阔,方能明白其“中国美丽田园”“广东十佳最美田园”称号不虚。

钟灵毓秀的外表下,更有神秘震撼的历史遗存。在苹塘镇谈礼村石灰岩山峰——龙龛岩的溶洞中,有着广东现存年代最早、保留文字最多的初唐摩崖石刻,为岭南第一唐刻,历来被称为“粤之瑰宝”。

从得名缘由来看,据传龙龛岩有老龙蜕骨于岩洞中,故名龙龛。岩洞南北走向,卷曲百米,如巨龙穿山而过,留下龙身的印模,绝无人工斧凿的痕迹,巧夺天工,故称之为“龙龛蜕骨”。

要追溯“摩崖石刻”的历史,需回到唐朝时期。据史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永宁县令陈普光在这里建道场;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泷州(即今罗定)开阳人陈集原为道场撰写《龙龛道场铭并序》,并镌刻在岩洞右壁靠洞顶处,这幅1300年前的石刻里有多个字使用了武则天当皇帝时的颁行用字, 世所罕见。例如,“圀”为“国”字,方框内由“八方”两字组成,意“八方土地,统于一宇”。

《龙龛道场铭并序》共有41行,每行字数从20余字到30余字不等,全文共1238字。石刻虽已历经1300年,字体仍清晰可辨。

从古至今,历来有着“寻幽访圣”的传统。在龙龛岩洞内,还有明清以来的访碑石刻墨书上百处,内容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为研究我国唐代政治和佛教活动以及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是历代文史人士、收藏家与专家学者寻访的胜地。

今年8月,罗定市人民政府、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合编的《千年文脉话龙龛》正式发行,进一步提高了《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这一历史文化瑰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有了更广阔的思路。

一块石,千年史。这块石刻作为宝贵的历史遗存,是空间和时间的综合,蕴含历史、政治、艺术、宗教、文脉等丰富信息,彰显了罗定深厚的文化底蕴,等待着人们的再认识和再解读。

【整理】崔洪铭

【部分资料来源】《学术研究》 《历史教学》

【部分图片】 罗定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崔洪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