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地王”项目曾辉煌一时,如今却面临法拍和重生的选择。在大湾区市场整体不明朗的情况下,这些高价
地块的命运引人关注。通过剖析东莞和深圳的典型案例,揭示出大湾区
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

在离东莞黄江镇政府不到2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被围起的荒地,地上只剩下几栋半成的楼体框架,钢筋裸露,环境杂乱。这块地是8年前北大资源通过122轮竞价,以34.3亿元拿下的商住地块,刷新了当时东莞土地总价和楼面地价纪录。然而,东莞的限购政策出台后,楼市转冷,这块地的开发也陷入困境,最后停工至今。如今,这块地直降21亿元在京东法拍平台上拍卖,起拍价仅为12.92亿元,是否能找到新买家还是未知数。
与北大资源的境遇不同,深圳院子项目则因国资介入得以重生。该项目曾是2015年全国地王,楼面价高达79907元/㎡,但泰禾集团的资金链问题导致项目多次停工。长城资产作为泰禾最大的债权方,接盘了深圳院子,目前该项目正准备入市,备受市场关注。
珠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崇峰壹号院曾是2016年珠海金湾地王,楼面地价1.9万元/㎡,项目首开时均价高达3.4万元/㎡。但如今,二手房成交价已降至2.4万元/㎡,项目开发商的资金链问题导致部分楼栋无法继续销售和装修。
大湾区曾经的“地王”项目,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考验。从东莞的北大资源项目到深圳的泰禾深圳院子,再到珠海的崇峰壹号院,这些曾经炙手可热的土地,如今却遭遇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一方面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高价地块在市场调整期的风险。
北大资源项目的法拍事件,显示了市场对高价地块的谨慎态度。即使价格大幅下降,企业是否愿意接盘仍是未知数。而深圳院子的重生,则得益于国资的介入,显示了国资在市场中的重要角色。珠海崇峰壹号院的价差变化,提醒购房者在高价地块上的投资风险。
当前,随着政府出台的房地产市场稳定政策,以及一些地块重新拍卖的积极表现,市场情绪有所回升。但相比之前的狂热,企业和购房者都更加理智和谨慎。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更注重理性投资和长期发展。这些“地王”项目的命运,不仅是企业的挑战,更是市场信心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