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振华路曾经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贸易往来频繁,但是现在的振华路已全无当年繁华鼎盛的气息。东莞各界对这条有着浓郁老东莞的特色小街十分关注,施展了各种“救亡”工作,其中夜市的形成便是其中一种措施。
借它山之石
这泛黄的路牌,为振华路的周围风景换来换作证。
要发展一个商圈,必须捉住当地大的特色,有的是地段,有的是交通,而振华路大的优势便是那一栋栋”古情古调“的骑楼建筑了。但目前振华路骑楼街因为不能适应当代的交通系统,已经盛况不再,甚至慢慢地衰败,消失。然而骑楼街作用的减弱并不影响其商业旅游价值,如广州的上下九老街、海口老街等,其街道骑楼使用功能不再适应当代社会,可是其文化意义上的价值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购物,商业人气长久不衰。
作为文化名城,广州有许多传统的文化建筑和历史的街区散见于城区中,沉淀着丰富的岭南文化,同时是有相当大的商业价值。20世纪初,骑楼开始在广州出现。发展至今,老城区仍然有三十多条商业街道上都保留着骑楼,其中具人气的莫过于西关的上下九路了。
据资料显示,西关骑楼商业街兴起于近代西关繁荣的商贸,根植于浓郁的西关市井生活,活跃了西关的商贸文化、繁荣了西关的饮食文化、拓展了西关的人居文化。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涂抹着近代斑驳陆离的殖民色彩,精致堂皇,装载着许多意味深长的历史典故,付托着沉沉的历史的连环,人情百味。
时代在改变,西关的骑楼街也在改变。如今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增加的新功能要素很值得振华路学习,其中重要的的一点是地方政府把上下九定位为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如此一来,原本只有商业价值的街道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据悉,西关骑楼位于广州西关这样的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其浓墨重彩的商贸文化个性表现在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上下九RBD,这也是西关骑楼商业街的大特色。
振华路的历史发展与上下九十分相似,然而一边是人气旺盛,一边是日渐凋零。若要对振华路进行复兴,不妨参考广州政府对上下九的改造。
如振华路完全可以依托其老城市中心的骑楼商业步行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打文化牌,通过规划更新,融食、住、行、游、娱、购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打造一个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RBD。放眼东莞目前较为火热的商圈,无一不是集商业、饮食等游憩功能于一身的。振华路想要在这“群雄”崛起的时代稳住步脚,必须推陈出新,不仅要打“文化牌”,更要接好”地气“。
除上下九例子可参考外,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商圈也很有借鉴的意义。在骑楼街的规划上,海口政府除建造反映骑楼文化的博物馆、戏院外,更设置多个用于联谊活动的场所,吸引背包客前去参观。
然而例子是死的,一味照搬他人的办法进行改造只会让振华路走进一条死胡同。在旧城改造的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并不是三言两句便可以说清,交通、居民矛盾、消防等无论哪一件都不是省油的灯。在笔者看来,若是真要盘活振华路商业人气,政府需花大力气,派专家走进振华路,对旧建筑、居民生活、周边布局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评估,权衡利弊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对旧城商圈进行改造,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须科学合理地编制改造规划,用科学的规划指导旧城商圈改造。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